T∕CSNAS 05-2024 当归氩离子束辐射诱变技术规程
ID: |
2F08FBD5D4ED466ABC9F411DCC3B171B |
文件大小(MB): |
0.26 |
页数: |
5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24/9/5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65.020.20,CCS CSNAS,B 05,中国原子能农学会团体标准,T/CSNAS 05—2024,当归氩离子束辐射诱变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adiation-induced mutagenesis of 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by argon ion beams,2024 - 08 - 01发布,2024 - 09 - 01实施,中国原子能农学会 发布,T/CSNAS 05—2024,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原子能农学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肃农业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雪虎、周利斌、晋玲、王富胜、刘霄、栗孟飞、余丽霞、马晓辉、潘晓春、李丽、曲颖、刘瑞媛、陆锡宏,T/CSNAS 05—2024,1,当归氩离子束辐射诱变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氩离子束辐射诱变育种的辐射装置、辐射诱变材料、辐射处理、辐照后代种植及筛选和记录与档案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当归的氩离子束辐射诱变处理、突变材料筛选和品种选育。其他重离子束的辐射诱变育种可参照采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DB62/T 2548 中药材种子 当归,DB62/T 4415 当归栽培技术规程,国家药监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发布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公告(2020年 第78号) 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氩离子束 argon ion beam,氩离子经重离子加速器加速而形成的束流,重离子加速器 heavy ion accelerator,利用电磁场来加速重离子的装置,辐射终端 radiation terminal,由束流照射、换样、剂量监测、被动降能、辐射防护监测、温度监控等控制和操作系统组成的可进行辐射实验的终端,辐射诱变育种 radiation-induced mutation breeding,利用辐射诱发遗传变异以培育新品种的方法,传能线密度 linear energy transfer; LET,带电粒子穿越物质过程中单位路径上释放的能量,吸收剂量 absorbed dose,单位质量的物质受辐射后吸收的能量,单位为Jkg-1(焦耳/千克),名称为戈瑞,符号为Gy,1 Gy = 1 Jkg-1,T/CSNAS 05—2024,2,半致死剂量 median lethal dose,辐射处理后植株存活率降低一半的剂量,定向诱导基因组局部突变技术 targeting induced local lesions in genomes; TILLING,基于反向遗传学策略,将诱变技术、PCR技术和高通量突变检测技术相结合,可高通量、准确地鉴定出由化学诱变剂或物理诱变剂诱变产生的单碱基差异的方法,4 辐射装置,辐射装置应为能量 ≥ 100 MeV的中高能重离子加速器及辐射终端,应能提供氩离子束,5 辐照诱变材料,辐照诱变材料应选择综合性状优良的三年生当归主栽品种或品系。当归种子的质量应符合DB62/T 2548的规定,6 辐射处理,辐射处理应分别挑选饱满、颜色和大小一致的当归种子置于辐照皿中,按序摆放于辐射终端的样品盘上,在控制系统上设置吸收剂量及剂量率,换样系统将样品盘置于束流窗口下方进行重离子束辐照,辐射处理离子种类应为40Ar17+,束流能量应为2.2 GeV,传能线密度应为422 keV/μm,半致死剂量范围应为2.5-25 Gy,7 辐照后代种植及筛选 M1代,7.1.1,辐射处理后的种子应尽快播种,或4℃保存3个月内播种。辐射诱变的当归种子应按照DB62/T 4415的相关要求进行育苗移栽,7.1.2,种子收获可选三种途径:单粒法,每一株收获一粒种子;单株法,每个植株上收获数粒种子,单株保存;混合法,将同一个剂量处理后所有植株上的种子混收在一起。 M2代,7.2.1 M2代种植,将单粒法收获的M1代的种子混合种植成M2小区,或将单株法收获的M1代的种子种植成株行,或将混收法收获的M1代的种子充分混匀后随机取出一部分种植成M2小区,7.2.2 突变筛选,7.2.2.1,突变筛选可采用表型突变筛选,也可进一步选用基因突变筛选,7.2.2.2,表型突变筛选应在种植后进行田间观察、突变表型鉴定、挂牌标记。应主要关注生育期、株高、株型、花色和茎秆颜色等,对变异植株收种和采挖根部,测定根长、根粗、根重、浸出物和指标性成分等,7.2.2.3,当归指标性成分阿魏酸含量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通则0512中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浸出物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通则2201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测定,7.2.2.4,基因突变筛选可选用TILLING法等检测目的基因的单碱基缺失或插入等点突变,T/CSNAS 05—2024,3,M3代及后世代,7.3.1,将筛选得到的M2单株的种子种植为M3株系,从中选择优异单株,继续种植观察,7.3.2,从M4代开始,应……
……